老媽子今日去當志工服務※癌因性疲憊症病友會講座 醫生開講認識癌因性疲憊症是近年來醫界漸漸重視 老媽子十多年前乳癌治療時, 癌因性疲憊症這名詞沒聽過。 治療完後, 自己很有感身體比以前易疲勞、體力差, 很容易疲憊, 以為好好休息, 就會恢復 今日醫生說一般的疲勞疲憊透過適當休息就會恢復 癌因性疲憊是罹癌後,不會因為休息或睡眠就可以獲得改善,癌因性疲憊會影響生活品質,因它是一種主觀感覺。 身體層面感覺很累沒活力, 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 不舒服的情緒, 影響日常生活功能, 進而降低認知功能。 治療結束後仍持續有情緒、認知、體能的疲憊感,與生活近期活動或日常身體功能影響無關,多半是自我心緒難以停止的主觀性感知。 癌因性疲憊症常用評估方式 用疲累量尺:1. 數字等級量表 2.視覺類比較量表 0分為沒有疲憊,10分為最嚴重的疲憊 0分為無疲憊,1-3分為輕度疲憊,4-6分為中度疲憊,7分以上重度疲憊 根據自己疲憊的感覺,對應0-10分數,或選擇疲憊圖像對應分數。 可自我記錄一個月的每日的疲憊程度,就醫看診時與醫護人員討論。 癌因性疲憊症診斷 最近一個月至少有連續兩週期間,每天或幾乎每天都會出現至少六項症狀, A1必定會出現的症狀 A1- 感到明顯疲累、缺乏活力、或需要增加休息,且與近期活動程度不成比例 A2- 感到全身虛弱、沉重 A3- 感到很難精神、注意力 A4- 感到平常習慣做的事變得乏味不想做 A5- 感到難以入睡、睡不安穩、早起有困難、或睡太多 A6- 感到睡覺起來還是覺得疲累,精神沒有恢復 A7- 感到做什麼事都必須經過一番掙扎, 勉強自己去做 A8- 因疲累而感到悲傷、失意、煩躁 A9- 因為疲累不勘而事情做一半就做下去了 A10- 感到記性變差 A11- 只要做了費力的事,就會持續感到病懨懨、不舒服 癌因性疲憊症如何治療呢? 癌因性疲憊症治療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中重度病症才會使用 醫生今天介紹是0-4分輕度疲憊感的非藥物治療 規律運動、心理社會治療、傳統中醫治療、營養補充品 運動是最有效的癌因性疲憊改善方法,從規律運動調整生活習慣,建立睡眠作息 均衡營養天然飲食為先如:蛋白質、高纖、富含Omega3等,不足可加些營養補充品,需諮詢醫護。 可輔以傳統中醫針灸、按摩療法,徵詢醫師意見以及心理社會治療如參加病友團體、心理諮商或自我覺察正念療法...
2025/8/4 撐傘走進社區大門,一輛九人汽車要開出 下意示,身體動作-閃跳開 腳踏地之處,不知是微斜坡地,加上下雨濕,增加了滑 踏地不穩濕滑,屁跌坐在地上,雨傘開花 屁股微痛,手臂微擠到 隔天起來,還好,沒變更痛 。 第三天,肩膀後背和手臂肩關節處痛了 想起2019上班樓梯跌倒,那時手臂肌腱裂,那種痛感與現很像 手舉起來會痛,復健運動加低周波,擦貼藥布 第四天背痛沒了,剩手臂抬起有感,拉動時微拉疼 經過10天,手臂移動某角度時會疼痛,馬上就停放緩 每天爬牆復健手臂,屁跌地上,手自然反應去撐地穩住身體,有擠壓到手臂肌肉 沒去看醫生,不知真實狀況如何 天天在家用朋友送的温立靈熱敷墊,熱敷完後,再用低周波 舒緩疼痛,手姿勢留意疼角度就換姿勢,儘量不再拉動增加疼痛發炎 乳癌化療後身體老化的比正常人快,身體結構 加上更年期內分泌、荷爾蒙不穩定,稍有不適都不能忽視 加上這回手臂擠到是患側,很怕疼痛發炎引起淋巴水腫 手臂、背部疼時,量手臂一圈有比平常腫一些 治療期間去復健科老師教導的復健運動,現在家自己天天做 手臂腫帳感消,排除淋巴水腫起來的症狀 乳癌患側很脆弱,有腫脹不適感就要留心注意,以防淋巴水腫 手臂淋巴水腫不是治療期會發生,治療後生活日常不注意就易淋巴水腫起來 乳癌康復後也要避免使用患肢做勞累的工作,如提重物、推重物等 使用患肢做搬運的工作時,中途要多休息 自我覺察身體狀況就能避免淋巴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