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子今日去當志工服務※癌因性疲憊症病友會講座
醫生開講認識癌因性疲憊症是近年來醫界漸漸重視
老媽子十多年前乳癌治療時, 癌因性疲憊症這名詞沒聽過。
治療完後, 自己很有感身體比以前易疲勞、體力差, 很容易疲憊, 以為好好休息, 就會恢復
今日醫生說一般的疲勞疲憊透過適當休息就會恢復
癌因性疲憊是罹癌後,不會因為休息或睡眠就可以獲得改善,癌因性疲憊會影響生活品質,因它是一種主觀感覺。
身體層面感覺很累沒活力, 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 不舒服的情緒, 影響日常生活功能, 進而降低認知功能。
治療結束後仍持續有情緒、認知、體能的疲憊感,與生活近期活動或日常身體功能影響無關,多半是自我心緒難以停止的主觀性感知。



藥物治療是中重度病症才會使用
醫生今天介紹是0-4分輕度疲憊感的非藥物治療
規律運動、心理社會治療、傳統中醫治療、營養補充品
運動是最有效的癌因性疲憊改善方法,從規律運動調整生活習慣,建立睡眠作息
均衡營養天然飲食為先如:蛋白質、高纖、富含Omega3等,不足可加些營養補充品,需諮詢醫護。
可輔以傳統中醫針灸、按摩療法,徵詢醫師意見以及心理社會治療如參加病友團體、心理諮商或自我覺察正念療法

醫生開講認識癌因性疲憊症是近年來醫界漸漸重視
老媽子十多年前乳癌治療時, 癌因性疲憊症這名詞沒聽過。
治療完後, 自己很有感身體比以前易疲勞、體力差, 很容易疲憊, 以為好好休息, 就會恢復
今日醫生說一般的疲勞疲憊透過適當休息就會恢復
癌因性疲憊是罹癌後,不會因為休息或睡眠就可以獲得改善,癌因性疲憊會影響生活品質,因它是一種主觀感覺。
身體層面感覺很累沒活力, 做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 不舒服的情緒, 影響日常生活功能, 進而降低認知功能。
治療結束後仍持續有情緒、認知、體能的疲憊感,與生活近期活動或日常身體功能影響無關,多半是自我心緒難以停止的主觀性感知。
癌因性疲憊症常用評估方式
用疲累量尺:1. 數字等級量表 2.視覺類比較量表0分為沒有疲憊,10分為最嚴重的疲憊
0分為無疲憊,1-3分為輕度疲憊,4-6分為中度疲憊,7分以上重度疲憊
根據自己疲憊的感覺,對應0-10分數,或選擇疲憊圖像對應分數。
可自我記錄一個月的每日的疲憊程度,就醫看診時與醫護人員討論。
0分為無疲憊,1-3分為輕度疲憊,4-6分為中度疲憊,7分以上重度疲憊
根據自己疲憊的感覺,對應0-10分數,或選擇疲憊圖像對應分數。
可自我記錄一個月的每日的疲憊程度,就醫看診時與醫護人員討論。

癌因性疲憊症診斷
最近一個月至少有連續兩週期間,每天或幾乎每天都會出現至少六項症狀,A1必定會出現的症狀A1- 感到明顯疲累、缺乏活力、或需要增加休息,且與近期活動程度不成比例
A2- 感到全身虛弱、沉重
A3- 感到很難精神、注意力
A4- 感到平常習慣做的事變得乏味不想做
A5- 感到難以入睡、睡不安穩、早起有困難、或睡太多
A6- 感到睡覺起來還是覺得疲累,精神沒有恢復
A7- 感到做什麼事都必須經過一番掙扎, 勉強自己去做
A8- 因疲累而感到悲傷、失意、煩躁
A9- 因為疲累不勘而事情做一半就做下去了
A10- 感到記性變差
A11- 只要做了費力的事,就會持續感到病懨懨、不舒服
A2- 感到全身虛弱、沉重
A3- 感到很難精神、注意力
A4- 感到平常習慣做的事變得乏味不想做
A5- 感到難以入睡、睡不安穩、早起有困難、或睡太多
A6- 感到睡覺起來還是覺得疲累,精神沒有恢復
A7- 感到做什麼事都必須經過一番掙扎, 勉強自己去做
A8- 因疲累而感到悲傷、失意、煩躁
A9- 因為疲累不勘而事情做一半就做下去了
A10- 感到記性變差
A11- 只要做了費力的事,就會持續感到病懨懨、不舒服

癌因性疲憊症如何治療呢?
癌因性疲憊症治療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中重度病症才會使用
醫生今天介紹是0-4分輕度疲憊感的非藥物治療
規律運動、心理社會治療、傳統中醫治療、營養補充品
運動是最有效的癌因性疲憊改善方法,從規律運動調整生活習慣,建立睡眠作息
均衡營養天然飲食為先如:蛋白質、高纖、富含Omega3等,不足可加些營養補充品,需諮詢醫護。
可輔以傳統中醫針灸、按摩療法,徵詢醫師意見以及心理社會治療如參加病友團體、心理諮商或自我覺察正念療法

運動對癌因性疲憊及慢性疲勞有效果
有一項研究:讓接受過化療的乳癌病人接受不同強度運動
在化療結束後以及六個月後,運動組別的疲憊、肌肉強度、心肺功能及其他治療時症狀-噁心、嘔吐、疼痛都有顯著改善
每日進行規律的輕度至中度運動,例如瑜珈、伸展運動或復健運動
疲憊發生原因很複雜,除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佔很大的比重,可利用認知行為療法調整思維模式來改善癌因性疲憊感,自我覺察正念療法:學習自我覺察專注於當下,不要去想過去為什麼是我得到或擔憂未來會不會復發
觀察自己身體感受、情緒和想法,接納當下的情緒和想法,提升自我心理韌性,進而改善疲憊感
身體感受不舒服時,接納當下情緒去找尋調節轉換想法,如運動,讓身體動起來,專注於呼吸或找朋友、病友團體尋求心理支持。
去了解自己身體訊號,以更平靜接納的心緒去面對疲憊,提升心理去接受不安的韌性來強化自我身心健康
有一項研究:讓接受過化療的乳癌病人接受不同強度運動
在化療結束後以及六個月後,運動組別的疲憊、肌肉強度、心肺功能及其他治療時症狀-噁心、嘔吐、疼痛都有顯著改善
每日進行規律的輕度至中度運動,例如瑜珈、伸展運動或復健運動
促進氧氣利用有助於改善疲憊感,並能提升生活品質與情緒,減少睡眠困擾。

疲憊發生原因很複雜,除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佔很大的比重,可利用認知行為療法調整思維模式來改善癌因性疲憊感,自我覺察正念療法:學習自我覺察專注於當下,不要去想過去為什麼是我得到或擔憂未來會不會復發
觀察自己身體感受、情緒和想法,接納當下的情緒和想法,提升自我心理韌性,進而改善疲憊感
身體感受不舒服時,接納當下情緒去找尋調節轉換想法,如運動,讓身體動起來,專注於呼吸或找朋友、病友團體尋求心理支持。
去了解自己身體訊號,以更平靜接納的心緒去面對疲憊,提升心理去接受不安的韌性來強化自我身心健康
